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3 動靜皆自在|禪與現代生活

聖嚴法師

禪與現代生活

禪是智慧的、安定的、清淨的。智慧是不被環境所困擾;安定是不被環境所混亂;清淨則是內心不隨外境的雜亂而雜亂,不隨外境的汙染而汙染。

一、禪修與忙碌的現代生活——忙而不亂,享受呼吸

現代人是非常忙碌的,除了街頭的流浪漢,以及好逸惡勞的懶散者之外,大家都在忙碌過日子。

忙碌的原因是什麼?多數人只是為了個人餬口,或為家庭生計,或為事業打拼,少數有理想抱負的人,幾乎都是為社會大眾的安全幸福而忙。不僅是為目前,也為未來。

我是一個非常忙的人,但不會忙得心頭發慌,心慌則煩亂,心亂即煩惱。從禪的立場來看,如果處理得當,忙也可以當作消除煩惱的修行方法。所以菩薩愈忙,道心愈高。

一般人在不忙的時候,不是空虛無聊,就是胡思亂想;可是忙的時候,又覺得頭昏眼花,甚至手忙腳亂,那也不好。所以當你正忙得起了煩惱時,不妨用禪修的基本方法,放鬆身心,注意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享受呼吸、體驗呼吸,沒有多久,就能夠心平氣和,頭腦清醒了。

二、禪修與緊張的現代生活——放鬆身心,體驗感受

現代人的生活,無時無刻、無方無處,不是在緊張中度過。不論是吃飯、睡覺、逛街,甚至到海灘游泳、山上度假,都是緊緊張張的。

最近我去了一趟羅馬,吃午飯時由於要趕時間,必須在半小時內,進出餐廳、點菜、吃飯,可是等飯菜都到齊之後,時間已所剩無幾,只得草草了事將食物往嘴裡塞,那已經不是在咀嚼、欣賞、品味,而是將食物囫圇吞下肚子裡去。

現代社會中,需要看心理醫生的人愈來愈多,主要原因就是使人緊張的情況太多了。例如:家族間的關係,輕鬆的時間少,緊張的時間多;在工作場合、社交場合,與人相處的關係也是輕鬆的時候少,緊張的時候多;即使在休閒活動、出外旅行時,隨時隨地都會讓人擔心安全沒有保障,害怕可能被喝醉酒的人駕車撞上,擔心一個不小心皮包可能會被人搶走了。舉凡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家族,乃至人與自己身心狀況的不平衡,都會造成身心的緊張,輕者覺得無奈無助,重者變成焦慮恐懼,躁鬱症的精神病現象,便很普遍地發生了。

容易緊張的人很可憐,可是偏偏我們多數的人只要事情稍多,時間較少,或者工作較重而又所知不多時,就會開始緊張了。如果是有精神病傾向的人,更難放鬆他們的身心,不論白天或夜間,可能都是緊繃著的,嚴重者必須靠鎮靜劑來幫助精神暫時得到舒緩。

因此從禪修的立場來看,只要在平常生活中發現有緊張狀況時,便應隨時將頭腦放鬆、肌肉放鬆;假如無法放鬆身心,也可以轉而將自己放在客觀的立場,體驗身體的情況,感受心念的狀況,也可達到放鬆的目的。

三、禪修與快速的現代生活——趕而不急,動中有靜

現代人的生活,樣樣都是快速的。乘的是快速度的飛機、船隻及車輛,用的是快速運作的工具及機械,吃的是速製速食的快餐,連結婚、離婚也都是閃電式的。

「快」究竟對不對呢?雖不能說有錯,但是一般人在趕工作的時候,很容易是緊張的,會失去自我主宰而變得隨境而轉,只知道跟著環境的人事物,快!快!快!並未思考為什麼要跟著大家那麼快。雖然工作的效率快,競爭力就會提高,但在快速之中,可能也會著急,一急之下,情緒容易失控而生氣,一生了氣,就很可能捅出漏子來了。

不過,人在一生之中,縱然活到一百歲,也僅三萬六千五百天,一天之中能工作的時間也是很有限的,想把工作做得既多且好,不快不趕也是不行的。如能計畫明確、步驟清楚地趕工作,就不會緊張;唯有毫無頭緒、急急忙忙地搶時間,才會造成緊張。因此我主張:應當忙中有序地趕工作,不可緊張兮兮地搶時間。

禪修者的生活態度是精進不懈、為法忘軀,願度無邊眾生,願斷無盡煩惱,願學無量法門,願成無上佛道,那得趕、忙、快地進行,但仍須經常保持輕鬆愉快。

我有兩位性格完全不同的弟子,一位是慢手、慢腳、慢脾氣,不論是雙手的動作及走路的動作,都是慢慢吞吞的,永遠不急也不生氣,但是,他的工作效率並不差。另一位弟子則是整天看他忙東忙西,忙得團團轉,而且老是在埋怨著說他只有兩手兩腳,工作又這麼多,因此,經常是又焦急又生氣,工作品質也只是普通。第一位採用的是禪修者的心態和方法,另一位對禪修方法,尚未用上力。

對這兩種狀況,我的建議是,能夠做到趕和快而不著急,當然很好,否則寧可工作效率低一些,也要保持身心的輕鬆愉快。

四、禪修與疏離的現代生活——人人是佛,血肉同體

疏離,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很遠,彼此互不關心、不相往來。譬如說,現代家庭的夫婦,從事不同行業的工作,孩子在不同程度的班級讀書,甚至一家人都在外地就學、就業,不僅白天不易見面,連睡覺或休息的時間,也有差異,一天之中夫妻倆可能講不到半句話。父母和幼小的兒女之間,也好不了多少,孩子被送到托兒所,或由保母照顧,能每天早晚相聚已很難得,有的在一星期之中僅見數面。至於住在高樓公寓中的現代人,對隔壁的鄰居是誰漠不關心,能於上下電梯中相見打一聲招呼,已覺多餘,彼此姓什麼?做什麼?更無暇知道,古代守望相助的鄰里感情已不再見。

最近我在乘飛機的途中,有一位服務了十二年的空中小姐,希望我替她算命,讓她知道什麼時候可以結婚。她是找錯人了,但是我問她說:「妳天天在飛機上飛來飛去,接觸的人那麼多,怎麼會遇不到一位可以嫁的人呢?」其實,她每天面對的對象雖然不少,卻都是陌生人,沒有一位是她認為可以談心的人。

若以禪修的立場來看,應該體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像在佛國淨土中佛和菩薩的關係一樣。我們雖然有認識及不認識的不同,但是互動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共同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世界上,連彼此的呼吸都是息息相關的,雖不是血肉相連,卻是聲氣相通的;如果心中產生這樣的親切感時,接觸到任何一個人,豈非都像是自己的親戚和朋友?

若能再進一步用禪修的方法,將小我擴大提昇到大我,便會知道,所有的人都跟自己密不可分,那麼,對任何人都不會覺得是那麼疏離而陌生了。

五、禪修與物質的現代生活——需要不多,知足常樂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非常豐富,生活環境卻因此而變得極為複雜。因為物質愈豐富,人類的欲望就愈強烈,見到人家有的,自己也希望擁有;已經便利的,希望更便利。由於這些欲望,使得我們的生活被物質所引誘,而喪失獨立自主的判斷力和自信心。

有人形容物質文明和人類欲望的關係,就像一個人騎在老虎背上不能下來,因為一下來就會被老虎吃掉,他只能騎在虎背上,老虎跑得愈快,騎在虎背上的人也愈緊張,但無論如何緊張,也不敢讓老虎的腳步停下來。做為一名現代人,似乎經常是處於這樣的心情中。

對物質豐富的現代環境,不必努力抗拒,而要做到不受誘惑。如果用禪修的觀念來過生活,就不會由於物質環境的影響而產生苦惱。因為禪修的目的,是重於精神的自在和解脫,而且如能從中獲得平安,便不會以追求物質的享受,做為生活的指標。所以應該從精神層面多深入、多體驗、多努力,對於物質條件的誘惑,便有免疫的能力了。

我曾提出:「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很多」這兩句話,「想要」是貪欲的煩惱,「需要」只是生存的最低條件;「想要」的可以不要,「需要」的不是問題。禪修的人因為內心不會感到空虛不安,欲望必定減少,就能「少欲知足,知足常樂」了。

二十多年前我在臺北出席一項重要的會議,與會的人士都是有錢的商人及有地位的官員,開完會之後,服務人員來問我:「請問法師,您的車子停在哪兒?我們代您把司機請來!」

我說:「我的車子停得滿遠的,你叫它來,它是不會來的,因為那是公共汽車!」

這位服務人員替我委屈地說:「法師!您怎麼沒有自己的車子啊!」

當時如果我真的認為參加這樣的會議,非要有一輛自己的車子不可,豈不就是受了環境影響,而失去自我了嗎?

六、禪修與汙染的現代生活——知福惜福,淨化環境

大家都希望這個世間的環境,能愈來愈安靜、愈來愈清淨、愈來愈穩定、愈來愈有安全的保障;可是由於大家只知道追求個人環境的美好,卻忽略了整個地球的環境正在急速地遭受破壞。

生活環境中的汙染有四大來源:1.每個家庭每天都要製造很多的垃圾;2.醫院的醫療處理之後,也會產生很多的垃圾;3.為了農產品的化肥、用藥及養植,使得土地環境受到汙染;4.工業生產與科技開發,使得地球的地下資源、空氣資源、水資源等,都受到嚴重的破損汙染。大家都知道這些問題必須改善,可是到目前為止,似乎還是束手無策,縱然有改善,但改善的速度卻遠不如破壞的速度。

其實,若要使得人類的生活環境不被汙染,最重要的根本,是在人類的心念,建立惜福儉樸的觀念,生活單純,物質欲望減少,心靈受到的汙染也就少,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的程度也會減低了。除了少欲知足之外,還當用禪修的方法,隨時保持安定、平靜的心靈;心不平衡,身體及語言的動作就會變得暴躁粗魯,自傷傷人,像一顆定時炸彈,若非自暴自棄,便成憤世嫉俗,困擾家人,破壞社會,不僅為社會環境、大眾心靈帶來汙染,也為他們自己帶來毀滅性的災難;就像在飢餓的雞犬群中,忽然又闖進一群飢餓的狼,弄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不可終日。

如果用禪修的觀念和工夫來幫助我們每一個人,使人人都能生活在安定的、平衡的、清淨的環境之中,那就是人間淨土。

七、禪修與焦慮的現代生活——本來無事,萬事如意

由於現代資訊傳播迅速,帶給人們焦慮的夢魘也相當多,只要社會中、世界上、國際間,有一些風吹草動,不論直接或間接,不論是為自己、為家族、為社會、為國家、為政治、為經濟生活、為宗教信仰,凡是牽連到自身安危利害得失成敗的狀況,都令人無法高枕無憂。

昨天有位居士來見我,他的焦慮很多,起先只是因為夫妻感情不和睦,為了他的太太而焦慮,後來太太帶著孩子不告而別,他又為孩子的平安焦慮,弄得每天整夜失眠,白天心神恍惚,情緒陷於失控,於是又擔心如果連工作都做不好,那該怎麼辦?我只能勸他:「以智慧處理事,以慈悲關懷人。」

前天我也接到一封信,有一位太太她先生過世才不久,獨生的女兒又被不良少年誘拐跑了,在此同時自己身上又長了惡性腫瘤,必須及時開刀,可是她上班的公司老闆卻希望她馬上回去復職,否則飯碗就不保;但是醫生告訴她,如果不趕快開刀,病情會愈來愈嚴重;她若開刀又無醫療費可付,雖然手上還有些股票,可是現在正是股票下跌到了最谷底的當口,她又捨不得把僅有的股票賣掉,況且醫生告訴她,開刀也只有一半痊癒的機會……凡此種種讓她非常的焦慮,於是寫了一封信來向我求救。

我常常遇到一些好像正被困在火海之中的人,來向我求救。通常我會傾聽他們的問題,知道他們所焦慮的是什麼,但不會將他們的焦慮,變成我自己的夢魘。

我給他們的建議有一個原則:對感情的問題,宜用理智來處理;對家族的問題,宜用倫理來處理;即使發生了不得了的大事,也應用時間來化解、淡化;如果真是無法避免的倒楣事,那只有面對它、接受它;能夠面對它、接受它,就等於是在處理它,既然已經處理了,也就不必再為它擔心,應該放下它了,不要老是想著:「我怎麼辦?」而是睡覺時照樣睡覺,吃飯時照樣吃飯,該怎麼生活就怎樣生活。

如果用情緒來處理感情的事,用理論來處理家族的事,如同以剛克剛,以火救火,事情會愈弄愈糟。尤其在處理人際問題之時,必須要有慈悲心,多為對方設想,否則不但會得罪對方,連自己都可能無路可走。

處理事物問題之時,要有智慧,將問題客觀化;問題客觀化了之後,便能看清如何處理才是最好的。如果魚與熊掌只能選其一,應先把輕重緩急弄清楚了,應捨即捨,能取即取。

佛法告訴我們:諸法虛幻,無自性故;捨除我執,無常故空。禪法即是佛法,以禪修的方法觀照,便能超越自我的執著,超越「空」「有」的對立,也才能覺察到,天下本來沒有什麼事可讓你憂慮的;能知天下本來無事,便是萬事如意!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3 動靜皆自在|禪與精神健康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四輯 禪修類|04-13 動靜皆自在|禪與心靈環保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