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3 佛國之旅|三五、正覺道場

聖嚴法師

三五、正覺道場

《大唐西域記》卷八所見,菩提樹的東面有精舍,高一百六、七十尺,下基面積廣度二十餘步,用青磚建造,塗以石灰,每層龕中皆有金像。門外左右各有龕室,左為觀自在菩薩,右為慈氏菩薩,兩座像皆由白銀鑄成,高十餘尺。菩提樹北有佛經行處,後人於此壘磚為基,高三尺多。此基之北,大精舍中有佛像,舉目上望,乃如來於此七日觀菩提樹,目不暫捨,為報樹恩,所以瞻望。菩提樹西不遠之處的大精舍中有鍮石佛像,是如來初成正覺,梵王起七寶堂,帝釋建七寶座,佛於其上七日思惟。菩提樹南不遠處有窣堵波,高百餘尺,乃阿育王所建;是佛離開尼連禪河走向菩提樹下以前,接受帝釋天所化現的刈草人供養吉祥草之處。受草之處的東北不遠地方,有窣堵波,是釋迦世尊將證佛果之前,青雀群鹿呈祥之處。菩提樹之東,大路左右各有一窣堵波,是魔王在佛成道前嬈惱世尊之處,亦即降魔之處。菩提樹西北的精舍中有迦葉波佛像。迦葉波佛精舍西北,有二磚室,各有地神之像。據說如來將成正覺時,一神先報魔來,一神後說佛已成正覺。菩提樹西不遠處有窣堵波,高四十餘尺,是漕炬吒國的一個商隊的領袖所建。菩提樹東南角的尼拘律樹之旁有窣堵波,側有精舍,中供佛的座像,是如來初證佛果,大梵天王勸請轉妙法輪之處。菩提樹牆垣之內,四角都有大窣堵波,如來受吉祥草後,到菩提樹下之前先到四角,咸得大地震動,直到金剛座上才得安靜。玄奘又說:「樹垣之內,聖跡鱗次,差難徧舉。」菩提樹垣外西南,有窣堵波,是牧牛女的故宅,其側窣堵波是牧牛女煮乳糜處。另有窣堵波是世尊受乳糜處。菩提樹垣南門外有大池,周七百餘步,清瀾澄鏡,龍魚潛宅,即婆羅門兄弟承大自在天之命所鑿。其南有一池,為如來初成正覺,方欲浣濯,帝釋為佛所化之池。在《大唐西域記》中還可看到附近許許多多的窣堵波,都是為了紀念佛陀成道前後的各種遺跡所在。

菩提伽耶的正覺大塔

中國歷代西遊的僧俗大德,幾乎都曾到過此寺,從法顯、玄奘、王玄策、義淨而經唐宋兩朝,有關菩提場的漢文記載不絕於書。在西元十二、三世紀之間,曾有緬甸國王等將菩提樹東的大塔精舍做過幾次修復。不久之後,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前後極力反佛,破壞佛寺,所以大塔和寺院全部歸於荒廢;其後此地即淪為印度教徒之手。西元十八世紀,菩提樹的東側建起一座印度教毘濕笯(Viṣṇu)派的寺院。到了十九世紀末西元一八八一年,才由孟加拉政府命令,把已經掩埋在土中好幾世紀的大塔發掘出土,加以整修,恢復原狀;那就是玄奘所見高一百六、七十尺的那座大塔精舍。同時在此附近也發現了幾處聖跡,比如現在的菩提樹、大塔邊上阿育王建的石欄、金剛座,以及世尊看樹七天的遺跡。這些都是玄奘三藏曾經記載過的。在大塔未發掘之前,一般皆稱該地為摩訶菩提和菩提道場。在大塔被發掘之後,改稱菩提伽耶,因其位於伽耶城南之故。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3 佛國之旅|三四、菩提樹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03 佛國之旅|三六、菩提伽耶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