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1 兩千年行腳|一○、拜訪沈居士.在象岡期勉悅眾菩薩

聖嚴法師

一○、拜訪沈居士.在象岡期勉悅眾菩薩

五月四日上午趕去莊嚴寺,下午則要到上州的象岡道場接待臺灣來的信眾。原來的計畫,是我先在市區的東初禪寺接待他們,然後一同驅車赴象岡道場午餐,下午的回程中也陪同他們去訪問莊嚴寺。可是這次中華電視公司《點燈》節目的製作人陳淑芬,帶了一組外勤採訪人員,要為我製作第二集的感恩專輯,所以我不得不先在東初禪寺接待之後,就和《點燈》節目的製作小組先去了莊嚴寺,以免跟著團體行動,就沒有機會和沈家楨老居士單獨會面採訪。

我坐的這輛車是由果谷師駕駛,製作小組請一位居士開了另外一輛車,結果果谷師摸錯了路,製作小組的車子則發生了狀況,以致遲到了一個小時。我是抱著無限感恩的心情去拜訪莊嚴寺,因為我在留學日本期間,最後幾年的獎學金,始終不知道是由誰從瑞士銀行匯給我的。兩年前,《點燈》節目的主持人去訪問沈先生時,他說已經記不得了,而且當時我也不在現場。去年莊嚴寺大佛開光典禮之後,沈先生當面向我承認,所以《點燈》節目的製作人,希望再錄製一集我跟沈先生面對面交談,表示感恩的鏡頭。

在我和沈先生交談之間,我說我是一個福薄障重的人,一生之中,從正面成就我的人相當少,從逆向阻撓來激勵我的人則比較多些,雖然我把這順逆兩種都當作是增上緣的恩人,但對於順緣增上的恩人更加感覺到難能可貴,而沈先生就是其中主要的一位。他不僅支助我在日本讀完博士學位,也是邀請我到美國,使我走上向國外弘法之途的恩人。我在美國佛教會大覺寺的時代(西元一九七五年底―一九七七年),向沈先生學習到如何做人做事的方法和態度,才有我以後獨立開創道場,以及經營各項弘化教育事業的能力。講到這兒,我不知道如何表示感謝,只有自然而然地流下了眼淚!

我描述沈先生是我生命之中寒冬深夜的一盞燈,既讓我感受到溫暖,也感受到了光明。同時我又說,沈先生不一定需要我感恩,而我現在也無從向他報恩,我為了要知恩報恩,就不得不盡我一生的心力,以修學佛法、弘揚佛法,將佛法奉獻給有緣的眾生。我也學習著,盡量以成就人才,做為我報恩的方法。

當時,沈先生也非常地感動,相信也會感覺到一些安慰吧!所以他也說:如果當年不是支持我讀書,而把那些錢拿去買了一件骨董,到現在也是沒有用的;可是因為支助了我,成就了我,到今天為止,我已在用佛法度了無數的人,這就是他的功德。他還讚歎我說,像我這樣知恩、感恩、報恩的人,可以做為後人的典範。

在華視《點燈》節目的感恩專輯中,作者道出了對沈家楨先生的感激,真情流露,令人動容。

到了下午一點,我才和電視製作小組,以及跟我同行的幾位記者、作家,抵達了紐約上州的象岡道場,我反而受到來自臺灣信眾們的歡迎。他們多數人尚在用著午餐,也有些人已經吃完了,在象岡道場的幾所建築物之間,穿梭參觀,正由提前先來美數日的果品師及果廣師,還有東初禪寺的悅眾菩薩,向這群遠來的貴賓,介紹說明象岡的環境和設備。

下午二點三十分,大家陸續進入臨時大殿,也就是現在的禪堂,我看到二百多位菩薩都已席地而坐,在那裡等候。因為都是在臺灣常常見面的熟人,好像我又回到了臺灣一樣。雖然那一天從早開始我都在忙碌著,加上去了一趟莊嚴寺,也覺得相當疲倦,但是一見到這麼多悅眾菩薩護法居士,疲累的感覺頓時一掃而空。預定只有三十分鐘的開示,結果講了四十五分鐘。

我首先歡迎他們,也感謝他們,然後說明我在美國,是如何從赤手空拳篳路藍縷之中成立了道場。要向西方人弘揚漢傳的佛法,是我到西方來的宗旨。由於我的語文能力不夠,好在有幾位弟子相當發心和優秀,總算打開了一扇窗戶。我特別提出,今天在西方談起佛教,似乎只有西藏的密、日本的禪、南傳的內觀禪毘婆舍那(vipassana),漢傳佛教在西方人的環境中,雖然不能說是我一個人在孤軍奮鬥,但是能向西方人弘揚佛法的人才實在太少。據統計,藏傳佛教的英文著作,已有兩千多種在國際市面上流通,漢傳佛教的英文著作,卻是鳳毛麟角。

我個人是已經盡力,一部一部地,總共出版了十本英文著作。所以談起漢傳佛教在國際佛教的舞台上,是非常孤獨而寂寞的,這也就是我還需要來美國的最大原因。象岡道場成立還不到一年,將來可以做為漢傳佛教在西方傳播的一點希望。諸位都看到我在美國弘化的原則,便是就地取材,不管是人力的,或是經濟的,並沒有把臺灣的力量轉移過來。所以我在臺美兩地,都在為著經費的籌措和人才的培養而努力。

但是,我又告訴大家,計畫性地培養弘法人才,還是要寄望於臺灣的法鼓山。我們知道今日藏傳佛教的人才資源相當豐富,包括大陸以及印度、尼泊爾地區,據說已有一千多位相當於博士學位的格西,他們尚覺得人才不夠。而在我們漢傳佛教系統下的臺海兩岸,包括僧俗四眾,研究佛學、修學佛法、弘揚佛法的高層次人才,又能有多少位呢?因此,我們需要把法鼓山的教育事業辦好,全力培養足夠的研究、修行、弘法、護法、各層面的時代性的人才;不僅臺灣需要,中國大陸需要,國際更是需要。所以我在當時,懇求諸位悅眾菩薩們,回去臺灣之後,要發大宏願,以支持佛教的教育事業,做為成就自己道業的不二法門。

到了下午四點左右,我分別登上每一輛巴士,送別了這批菩薩們,並且再一次地祝福他們平安愉快,法喜充滿。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1 兩千年行腳|九、場內人談智慧,場外人搞示威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1 兩千年行腳|一一、感謝.新聞媒體的大量報導一致讚歎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