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2 抱疾遊高峰|二六、七十自題

聖嚴法師

二六、七十自題

記得在我師父東初老人七十歲那一年,曾對我說:「人生無常,你到了我這個年齡的時候,也會跟我一樣,讓你擺下的時候,不想擺下,也得擺下!」所以勸我早日回到臺灣。想不到轉眼之間,我也年滿七十歲了,以我實際的年齡來算,到一九九九年農曆十二月初四日是七十歲整,陽曆則是二○○○年元月二十二日滿七十歲整。

我一向沒有做生日的習慣,而中華佛學研究所所長李志夫教授特別為我策畫出版「祝壽紀念論文集」,邀約了國內外相識的佛教學者,撰寫了數十篇論文。由於發生了九二一大地震,我怎敢言壽,所以把中、英文本的論集轉刊為《中華佛學學報》的內容,而日文的論集因為無法更改,照樣在日本出版。3我總覺得很罪過,自己對佛法沒什麼貢獻,要勞動大家來為我做壽,幸虧應邀撰寫的各篇論文,都不是對我個人的歌功頌德,而是就他們自己的所長,撰寫了各種不同領域的論文,對學術界還是一項成果。

而我自己呢,在美國禪七期間的十二月二十七日,寫了四句話,交給《法鼓》雜誌刊出,名為「七十自題」。它的內容是:

七十年病弱奔波,懶得計得失功過;

三寶作指路明燈,隨緣建人間淨土。

《法鼓》雜誌的編輯,給它作了一段案語,在一二一期刊出:「本期出版,適值聖嚴師父七十歲,一向不作生日的聖嚴師父,此刻在美國主持禪七活動,特別傳真表示:我的生日,不作任何活動,平常而過,只是自己寫了四句話,名為『七十自題』,分享讀者信眾以為紀念。」

佛教界有許多的善知識,雖然不想為自己做壽,但總不能夠推辭弟子們的慶祝。我幸虧有一位從不做壽的剃度師東初老人,所以每次有人要為我慶生,我都用一句話擋掉:「連先師東老人都不做壽,你們不要害我破壞師門的家風!」就這樣,我過了五十、六十,一直到七十也已過去,都是在平淡中忘記了自己的生日,省掉了許多的麻煩。

我記得先師東老人的七十歲生日那一天,曾經留下四句話:

余今年七十,無勢亦無能;

有家歸不得,天涯托孤蹤!

前兩句自謙無勢亦無能,後兩句是自嘆流落異鄉二十八年,身世蒼涼;因為他是一位成長於中國文化中的標準出家人,他謙虛,他懷念故鄉。而我呢,也許是從小離家,不滿二十歲就到了臺灣,然後飄泊於東西兩個半球之間,所以我過七十歲的感受跟先師已有些不太一樣。先師是過了七十歲不久就圓寂了,那時候他已經完成了一部鉅著《中國佛教近代史》,接下來也沒有想到還有什麼事情需要他做的,所以非常灑脫地走了。而我自己,並沒有非得一定要我完成的工作,卻有數不盡的工作等著我去做,所以隨時都可以走,也可以再等幾年走。如果業報未了,不能先逃;如果用不到我,走了也好。

上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2 抱疾遊高峰|二五、在美國的禪與生活

下一篇: 《法鼓全集》第六輯 自傳、遊記類|06-12 抱疾遊高峰|二七、重感冒中的弘化活動

返回目录

Newsletter Sign Up
X
Welcome to the ultimate guide for outfitting your culinary adventures! Dive into the section, your go-to resource for selecting the finest kitchen supplies and cooking tools to fuel your culinary creativity.
Email address
Newsletter Subscriptions
Subscribe Coupon or discount news
Subscribe news
Subscribe comments and messages
SIGN 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