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用佛法的智慧照亮我们的生活,开启我们的智慧人 生!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二冊|第四卷 1989~1999 創建法鼓山|民國八十二年 / 西元一九九三年

聖嚴法師


民國八十二年 / 西元一九九三年

聖嚴法師六十四歲

國內外重要大事

  • 臺北市政府興建大安公園,擬拆遷公園內觀音立像,引發「觀音不要走」事件。

法師大事

  • 在臺灣初傳在家菩薩戒。
  • 開始為常住及體系內專職人員「精神講話」,每月舉辦一次。
  • 獲「中華民國社會運動協會」第三屆「傑出社會運動領袖和風獎」。
  •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一書,獲「中山文藝獎」。
  • 將歷年著作集結成《法鼓全集》出版,共七輯,四十一冊。

案:從本年度開始,每年皆定有年度主題年。

提得起,放得下,年年吉祥如意;

用智慧,種福田,日日都是好日。

《人生》,113期,1993年1月15日,頁2

〈一、紐約的新春團拜〉《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1[法鼓全集2020] )

〈一、紐約的新春團拜〉《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2[法鼓全集2020] )

《禪鑰》,法鼓全輯4輯10冊,法鼓文化,頁135-145[法鼓全集2020] )

〈二、《金剛經》與《法華經》〉《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6[法鼓全集2020] )

〈農禪寺捐贈兩百萬元協助青少年戒毒〉《法鼓》,38期,1993年2月15日,版1〈三、新聞焦點.新春慰問.四十五次禪七〉《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8-19[法鼓全集2020] )

〈三、新聞焦點.新春慰問.四十五次禪七〉《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7[法鼓全集2020] )

〈有朋自遠方來〉《人生》,116期,1993年4月15日,頁46-48

〈三、新聞焦點.新春慰問.四十五次禪七〉《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9[法鼓全集2020] )

〈三、新聞焦點.新春慰問.四十五次禪七〉《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7[法鼓全集2020] )

(今收《法鼓山的方向》,法鼓全集8輯6冊,法鼓文化,頁206-209[法鼓全集2020] )

〈三、新聞焦點.新春慰問.四十五次禪七〉《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7[法鼓全集2020] )

同上[法鼓全集2020] )

〈新春園遊會 吸引十萬人潮〉《法鼓》,38期,1993年2月15日,版1

「三寶館」布置出佛教的歷史、佛教的文物、禪宗法脈傳承譜。也分別展出了靈源老和尚及東初老和尚生前所用的遺物,包括百衲袈裟,乃至日用的紙筆、碗筷和手跡日記,都是非常珍貴而難得一見的佛門文物。

「簡介館」是介紹法鼓山系統內的各項弘化事業,包括中華佛教文化館、農禪寺、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護法會、東初出版社,以及美國的東初禪寺和法鼓出版社。〈五、環保新春園遊會〉《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5-26[法鼓全集2020] )

〈大專青年 認識法鼓山〉《法鼓》,39期,1993年3月15日,版2

〈二、《金剛經》與《法華經》〉《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6[法鼓全集2020] )

案:法師於國父紀念館之系列講座,有:一九九一年七月宣講《心經》、一九九二年一月宣講《金剛經》、一九九二年七月宣講《法華經》。本次宣講,後經梁寒衣整理,題名《福慧自在》,初由皇冠文化公司出版,今由法鼓文化出版。

《禪門》,法鼓全集4輯11冊,法鼓文化,頁71-78[法鼓全集2020] )

該「研究班」由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專業經理人協會策畫,國內各公司企業負責人或經理等高階主管所組成,目的是希望在事業上的策略改造方面能有所成長。

蕭春億祕書長在致詞時便特別強調,「紛亂的心田,開不出美麗的花朵」;法師則指出,世俗的得失都只是因緣的聚滅,根本不足攀取,而真正有智慧的人應該在得失之間找到生命的真諦。〈企業經理人 認識法鼓山〉《法鼓》,39期,1993年3月15日,版1

案:至當日止,法鼓山護法會會員人數已超過八萬人,較去年三萬人增加許多,勸募金額去年達二億五千多萬,較前年之一億七千多萬亦增加許多。(〈北區勸募會員 領略師父勖勉〉《法鼓》,39期,1993年3月15日,版1

在星期例假,佛研所不排課,所長在晚上舉行了一個小型的歡迎晚會,參加的人除了我們所裡的幾位之外,另外還有加拿大的冉雲華教授及在輔大執教的藍吉富教授等。這一天所長看起來意氣風發,從座位上站起來,一手拉起冉教授的手,另一隻手則握著我的手,然後告訴大家說:這一位是替我的博士論文作英譯的冉雲華教授;這一位是替我的論文作華譯的關老師,另外一位是替我的論文寫書評的鎌田教授。言語間顯得興奮異常!

宴席上不拘形式,得以隨意交談或交換意見,我們兩人談起來好像特別投緣。他告訴我,他們江蘇南通很多人自幼便到狼山出家。說起來我們倆是同庚都肖馬。他說:你那匹馬是好命的馬呀!你五月出生,盛夏季節大地青草如茵,鮮綠的青草吃也吃不完啊!而我是臘月出生,天寒地凍,有乾草吃就很難得了。所以我這匹馬是勞碌馬!你看我,整年在臺灣、美國間不知要走上幾趟!旁邊的冉教授順便插上一句:能者多勞嘛!接著敘述一些幼年家境清寒,兄弟姊妹又多,只好布施給廟上去做小沙彌的不幸遭遇,言下不勝唏噓!〈聖嚴師父與我的因緣〉,會靖法師,《傳燈續慧─中華佛學研究所三十週年特刊》,臺北:中華佛學研究所,2010年4月初版,頁186

《人生》,117期,1993年5月,頁27-30

菩薩戒的目的,是在於發菩薩悲願的大菩提心,不在拘泥於瑣碎戒條項目的授受,我在大乘經律中發現三聚淨戒是有相當大彈性的,可以由於受持者的程度而作不同層次的持守,遇淺則淺,遇深則深;淺者持淺,深者持深;根淺者見淺,根深者見深。

《梵網菩薩戒》的確很好,可是到了現在,其中已有好多條文,不能適用於我們的社會,但又誰也不敢擅改菩薩戒律,我是根據大乘菩薩的精神,找出漢、藏兩傳與菩薩戒有關的內容,發現了「三聚淨戒」是富於彈性,而且各種菩薩戒本,本身就是為了因應時代環境,而有繁簡不同的要求。若依「三聚淨戒」來受菩薩戒,便會成為任何時地、任何個人都可以接受的了。〈六、傳授菩薩戒〉《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9-31[法鼓全集2020] )

近代中國傳菩薩戒都是以梵網菩薩戒為主要的範本,許多人看了《梵網經》之後,不敢受菩薩戒了。原因是:怕犯戒,會墮地獄,而那些多半不看也不懂的人,反而去受了戒,這是中國佛教衰敗的主因。

早在一九六一至一九六二之間,我在瓔珞關房寫《戒律學綱要》這本書時,就有了推廣菩薩戒的精神、改良菩薩戒授受的心願。一九九○年,法鼓山中華佛學研究所舉辦第一屆國際佛學會議,以「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為主題,我當時發表的論文,一再的強調,佛教倫理,除了戒律,別無其他,唯有社會每一角落都能接受佛教的戒律,佛法才能推廣,否則只是空口說白話,與社會脫節。一九九二年,我們再度舉辦第二屆國際佛學會議,主題是「傳統戒律與現代世界」,所邀請的國際著名學者,在我提出的論文〈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適應〉之中,再度強調佛教的戒律要適應不同時空的社會需求,乃能可大可久,受到當時與會學者一致的認同。經過三十多年的醞釀,法鼓山農禪寺菩薩戒傳戒會,終於誕生了。

戒會用的傳戒範本是聖嚴根據古人的著作,及經論原典的消化而編成的,著重適應時代環境的變遷,著重菩薩精神的發揚,內容簡要而豐富。我不會閉門造車,也不會標新立異,而是要努力回歸佛陀本懷的菩薩風範。期待以這種傳戒的內容和方式的推廣,能為人間社會帶來積極淨化的作用。〈適應時空的菩薩戒會〉《菩薩戒指要》,法鼓全集1輯6冊,法鼓文化,頁153-154[法鼓全集2020] )

我們傳授的菩薩戒,僅以四弘誓願及三聚淨戒為基礎,再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為準則。

以三聚淨戒,作為菩薩戒的基準而言,富有極大的彈性,能適應不同的層次及不同時地的菩薩行者。

總之,以三皈、四願、三聚、十善組成的菩薩戒,乃是人人容易受持,人人應該受持的菩薩淨戒。我不敢更改菩薩戒,也無能發明菩薩戒,我僅參考了漢傳及藏傳的菩薩戒的內容,配合現代的社會人心,來提倡實踐菩薩戒的精神,鼓勵授受菩薩戒的風氣。〈勉勵「萬行菩薩」都受菩薩戒〉《菩薩戒指要》,法鼓全集1輯6冊,法鼓文化,頁157-160[法鼓全集2020] )

案:此為法師戒學研究方面甚具創見者,有體有用,深體法義復能適應不同層次及不同時地之菩薩行者。完整理論根據詳見其〈從三聚淨戒論菩薩戒的時空適應〉(今收於《菩薩戒指要》,法鼓全集1輯6冊,法鼓文化,頁19-75[法鼓全集2020] )。法師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在紐約東初禪寺,首度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儀式。稍後,達賴喇嘛於一九九二年至紐約市傳授時輪金剛大法。傳法之先,即為全體聽眾,講授《入菩薩行》,並普授菩薩戒。藏系佛教中,寂天論師之《入菩薩行》,亦即以三聚淨戒為菩薩戒綱領。經此不期然而所見相同,法師必然深有所感。

在家菩薩戒子本來應該沒有衣,所謂白衣居士,而縵衣等卻是緇色的。不過,為了表示紀念,或者是表示莊嚴、整齊,這次法鼓山農禪寺傳授在家菩薩戒,特別由果梵法師設計一件象徵意義深遠的「菩薩衣」,一邊繡有佛像,一邊繡有法鼓山的標誌,代表著學佛向法的精神。〈對在家菩薩戒的認識〉《法鼓》,40期,1993年4月15日,版4;另參見:〈光榮表徵頂戴受―菩薩衣的製作與意義〉,釋果梵,《人生》,117期,1993年5月,頁51

〈法鼓山榮譽董事 新春聯誼〉《法鼓》,39期,1993年3月15日,版1

〈佛書翻譯的現代契機〉《人生》,116期,1993年4月15日,頁39-43

〈聖嚴師父開示 佛光普照蘭陽〉《法鼓》,39期,1993年3月15日,版1

近年來有許多人求度出家,但是對農禪寺而言,出家並不是風潮亦非時髦。我們對任何人前來求度出家,必先問其目的和動機。我們對於前來求度者,有許多的限制。對任何一位前來求度者,第一句話,都勸他們最好不要來,今天中華民國的佛教,不缺出家人,而是缺少弘揚正法主持佛教的僧寶人才。

因此凡是來農禪寺求度出家者,不但須經過一番詢問,尚須一年乃至三、五年的觀察,以確定能否適應出家的生活。

出家是一肩放棄綿延種族的眷屬家業,一肩擔起大悲弘願的如來家業。

出家非一般人所能為,出家須具備意志、決心,是為增長智慧培養慈悲,才能平順。否則出家後,會讓師父、師兄弟、俗家父母親屬、師長友朋擔憂。如果你們出家以後時常哭哭啼啼、煩煩惱惱、怨怨哀哀,則師父多一個徒弟就要多許多白髮,短幾年壽命。出家弟子當學著為師父分勞分憂,做師父的化身,幫助師父化度眾生。

因為你們求度出家了,增加師父弘化的力量和範圍,增加了我們法鼓山農禪寺的力量―智慧和慈悲的力量,使得我們常住更光輝光明,更有力的前途;對臺灣乃至全世界也都因你們的出家而增加光明和遠景,這才是你們諸位剃度的目標和前程。〈自利利他的出家人〉《人生》,116期,1993年4月15日,頁23-24

〈貪享物欲,如飲鹽水〉《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250-251

〈七、聯誼會.演講.禪修營〉《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34[法鼓全集2020] )

同上[法鼓全集2020] )

〈認同法鼓山 環保在心中〉《法鼓》,40期,1993年4月15日,版3

〈臺中六百信眾皈依〉《法鼓》,40期,1993年4月15日,版3〈七、聯誼會.演講.禪修營〉《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34[法鼓全集2020] )

禪修營提供的主題,分成三個段落:(一)自我肯定,(二)自我消融,(三)自我提昇。以往,他們只知道佛教講空,卻不知道空了以後才是真正的有。我在禪修營結束時,給這群當今國內的社會菁英們,說了這樣的幾句勉勵話:希望透過禪修營的活動,讓來參加的菩薩們,確實了解佛法的好處,並將這裡所學到的理念及方法,帶回去奉獻給諸位家人、同事、朋友、員工,讓他們也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如此,個人的品質才能有所提昇,並為處身的社會環境帶來繁榮與安定。〈七、聯誼會.演講.禪修營〉《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39[法鼓全集2020] )

主辦單位認為我有很大的號召力,故讓我在臺北講出第一場,預料一定會大爆滿、大轟動。所以,不敢租用僅可容納數千聽眾的室內演講場地,而借用中正紀念堂的大廣場,預計有二萬到三萬聽眾。可是他們僅僅給了幾家報紙及電視台幾十個字的新聞稿,故未引起大眾的注意。我們法鼓山體系的文宣公關,也沒有動員信眾前往聽講。加上當晚突然從西伯利亞吹來了強勁的冷風,像這樣的露天廣場,既沒有供人坐的椅子板凳,也沒有任何遮擋冷風的設備。有一些人到現場站了一會就離開。自始至終坐在水泥地上,冒著寒流的侵襲,聽完我演講的人僅有三百多位。最妙的是,那場演講的總策畫人,把我介紹上台之後,發現台下冷冷清清,大失所望,便把我丟在那裡下台走掉了。這是我第一次經驗,在臺北市大廣場作露天演講,也是第一次最大的失敗。〈七、聯誼會.演講.禪修營〉《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35-36[法鼓全集2020] ;講詞收於《禪的世界》,法鼓全集4輯8冊,法鼓文化,頁294-302[法鼓全集2020] 。另參見:〈珍惜現有森林,人間淨土必出現〉《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65-66

〈法鼓傳薪 鼓手歡喜薪傳〉《法鼓》,40期,1993年4月15日,版1

《人生》,115期,1993年3月15日,頁23-24

〈七、聯誼會.演講.禪修營〉《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38[法鼓全集2020] ;講詞今題〈開發人人心中的光明〉,收於《平安的人間》,法鼓全集8輯5冊,法鼓文化,頁41-52[法鼓全集2020] )

〈法鼓山的輔導師〉《法鼓山的方向》,法鼓全集8輯6冊,法鼓文化,頁152-156[法鼓全集2020] )

〈自序〉《念佛生淨土》,法鼓全集5輯8冊,法鼓文化,頁3-4[法鼓全集2020] )

我死之後,不准埋在土坑中,也不許為我起納骨塔或舍利塔,不准撿舍利回去供養,將我火化,研細後的骨灰撒在法鼓山上。我不要留下任何東西,僅希望留下二句話,是法鼓山的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若能實踐這兩句話,便等於給我掃墓紀念。〈孝親報恩當念佛〉《念佛生淨土》,法鼓全集5輯8冊,法鼓文化,頁11[法鼓全集2020] )

〈序楊郁文居士《阿含要略》〉《書序》,法鼓全集3輯5冊,法鼓文化,頁87-89[法鼓全集2020] )

〈序于凌波居士《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書序》,法鼓全集3輯5冊,法鼓文化,頁90-92[法鼓全集2020] )

《動靜皆自在》,法鼓全集4輯15冊,法鼓文化,頁83-96[法鼓全集2020] )

由於申請山坡地開發手續繁複,雖已獲得開發許可,然申請整地工程水土保持計畫,尚未取得雜項工程執照。此次係先行舉辦灑淨。〈灑淨法會 法鼓山動土揭開序幕〉《法鼓》,40期,1993年4月15日,版1〈八、法鼓山動土前的灑淨法會〉《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42-43[法鼓全集2020] )

〈九、吳尊賢愛心獎〉《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45-47[法鼓全集2020] ;〈聖嚴師父獲頒吳尊賢愛心獎〉《法鼓》,41期,1993年5月15日,版1

〈禪修工作,禪修認知〉《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236-238

〈禪師的心路歷程,禪修的真正意義〉《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239-242

〈一○、第三度訪問中國大陸〉《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48-51[法鼓全集2020] )

〈一三、從臺北到昆明〉〈一四、圓通寺.雲南佛教〉《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61-72[法鼓全集2020] )

〈一五、滇緬公路的故事〉〈一六、摸黑進入雞足山〉《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73-80[法鼓全集2020] )

〈二六、金頂的體驗〉《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21-126[法鼓全集2020] )

〈二八、九蓮寺.靈山一會坊〉《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35[法鼓全集2020] )

〈二七、僧青年.毒瘤.挑水.下山路.密談.著涼了〉《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28[法鼓全集2020] )

〈二八、九蓮寺.靈山一會坊〉《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35[法鼓全集2020] )

〈三一、洱海之遊.吊點滴〉《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46-149[法鼓全集2020] )

〈三三、崇聖寺的三塔文物〉《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53-158[法鼓全集2020] )

〈三四、藉境修行〉《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59-161[法鼓全集2020] )

我在該寺的左側,禮拜了虛雲老和尚的舍利塔,泫然涕泣,感慨良深!在他一生之中,度化了不少的人,重修了許多寺院,真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沒有虛雲老和尚這麼一位高僧來到,在民國時代的雲南佛教史,幾乎要變成一頁空白,由於他的悲心大願,才復興了當地的佛教。雖在嗣後不久,佛教已經在中國大陸徹底消滅,可是,再度允許佛教寺院恢復活動之時,還是從虛老重建過的寺院基礎上建立起來。可見他的心血,並沒有白費。

虛老曾有兩句名言:「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空花水月,本身就是假的,不僅是臨時的,根本是虛幻的;可是假戲要真做,對眾生絕對有益,這對我們的朝聖團,應該是最好的啟示。凡是參與法鼓山的建設運動者,就需要抱持這樣的觀點去努力:能做的要趕快做、盡量做,至於將來如何,不必我們擔心,只要做得踏實認真,以後縱然被再三夷為廢墟,還會有人在這個基地上重建再重建的。〈三五、華亭寺與虛雲和尚〉《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65-167[法鼓全集2020] )

〈三七、流落貴陽.抵達峨嵋〉《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74-176[法鼓全集2020] )

〈四○、報國寺.伏虎寺〉《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84-188[法鼓全集2020] )

〈四三、皈依峨山普賢王〉《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195[法鼓全集2020] )

〈四五、萬年寺與普賢寺〉《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03-206[法鼓全集2020] )

〈四六、樂山大佛.凌雲寺〉《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07-212[法鼓全集2020] )

〈四七、飛往藏密的聖地拉薩〉《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13-214[法鼓全集2020] )

〈五○、哲蚌寺.乃瓊寺.西藏素筵〉〈五二、色拉寺.治瀉驗方〉《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25-227、230-235[法鼓全集2020] )

一位(團員)突然急性水瀉,幾乎每隔兩三分鐘,即要上一次便槽。任便用了各種針藥,也用遍了西藏隨團醫生所能找來的藥品,都沒有一點功效,弄得大家束手無策,幾乎是到了等死的程度時才讓我知道。像這樣的病,對我來講,非常容易治療,只要找到一把白米,放在鍋裡乾炒成焦黑,然後用開水沖泡,喝了一杯至兩杯,一定會好。就這樣,到了第二天,這位團員又可以跟著大家一起進早餐了。〈五二、色拉寺.治瀉驗方〉《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34-235[法鼓全集2020] )

〈五三、布達拉宮〉《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36-240[法鼓全集2020] )

〈五五、大昭寺.酥油茶〉《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45-251[法鼓全集2020] )

〈五七、望江樓.武侯祠〉《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55-256[法鼓全集2020] )

〈五八、共識的凝聚.惜別的勉勵〉《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57-259[法鼓全集2020] )

〈五九、成都文殊院〉《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60-263[法鼓全集2020] )

〈六○、我的贈禮〉《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64[法鼓全集2020] )

〈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4[法鼓全集2020] )

他(劉洪先生)告訴我:「法師沒有病,全身的氣脈本來就是通的。只因背負著眾生而生病。」故他勸我,只要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就會恢復健康。這位異人,為我治療之後,還告訴我一個祕密的消息,說在我的丹田,有一粒比棗核更大的東西,力量強大,他每次運功到我丹田位置,就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把他的內力彈了回去。他說:「這在佛家,可能就叫舍利吧!」我告訴他說:「我自己的心念重心,經常是在那個部位,至於那個部位,有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是叫作舍利?我倒從來沒有想過。」〈六一、洛杉磯治病.我的舍利〉《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2-273[法鼓全集2020] )

〈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4-275[法鼓全集2020] )

〈聖嚴師父紐約、洛杉磯弘法〉《法鼓》,42期,1993年6月15日,版1

〈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5-276[法鼓全集2020] ;〈聖嚴師父蒞臨護法會 美國最早成立聯絡處〉《法鼓》,42期,1993年6月15日,版1

〈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6[法鼓全集2020] )

〈參訪農禪寺中華佛研所 祕魯人報訪華〉《人生》118期,1993年6月,頁56

〈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6[法鼓全集2020] ;《禪門》,法鼓全集4輯11冊,法鼓文化,頁114-118[法鼓全集2020] )

〈禪修,為目的而來,無目的而回〉《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243-247

《助念功德怎麼做》,法鼓山小叢刊

目前印度和中國大陸的佛教,受到各種外在環境的影響,已然十分沒落,令人痛心,而臺灣的佛教本身也很脆弱,主要是因為過去沒有培養人才,直到如今僅靠若干法師們個人的聲望及號召來推動,如果都不在了,下一代將是個大問題,所以我們必須積極栽培大量佛教人才,這也是建法鼓山的目的。〈東初禪寺召開護法會籌備說明會〉《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1

〈紐約東初禪寺舉辦浴佛法會〉《法鼓》,42期,1993年6月15日,版1

〈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6[法鼓全集2020] )

子題為:(一)正確的知見,(二)修證的經驗,(三)正統的傳承,(四)福德因緣,(五)善巧方便。〈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6[法鼓全集2020] )

〈好菩薩、多發心―美國第二個聯絡處成立〉《法鼓》,42期,1993年6月15日,版1

〈聖嚴師父主持紐約東初禪寺第六十次禪七〉《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1

過去禪宗的歷史,禪師們都是行將入滅前,傳法給繼承者,然後完成使命去世。我人還在,傳法給克魯克博士,到歐洲去教禪法,是為了減輕我的負擔。除他之外,無人能勝任此重任。我允許他代表我,一如我繼續弘揚佛陀傳授的教義。〈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6-277[法鼓全集2020] )

法師將歐洲傳法權責全然交付,如何在英國、歐洲傳弘禪法,請克魯克自己去發現,但有三原則:

一、傳授的一定是師父所教的方法。

二、不許混雜其他教派的教理。

三、不違背佛法緣起性空、因果不空的基本思想,絕對不可涉及神通、感應及特異功能的現象。《枯木開花》,施叔青,臺北:時報文化,2000年7月,頁298-300

案:此為法師首度傳法於西方居士,爾後陸續傳法西方居士,共有五位。此時所傳法派之法名,係以靈源長老所傳臨濟宗法派字,法號則為虛雲和尚所演字派,取名號為「傳燈見諦」。二〇〇五年九月二日傳法大典後立法鼓宗,因此法子名號重新律定,西方居士法子之法名仍用靈源長老所傳臨濟宗法派字,法號則改用法師所演法派三十二字之第二字,改名:「傳燈淨諦」。(詳見:釋果興、林其賢,〈探索聖嚴法師傳法予居士的演派名號〉,聖嚴教育基金會、法鼓山僧團,「第五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2014年6月29-30日

中華佛學研究所做的工作,就是希望將所有的佛教普遍地弘揚和重視,也就是今天的局面。因此,中華佛研所目前的課程設計分為三個組別:中國佛學組、西藏佛學組、印度佛學組,也就是在這個大體系下運作。

我們在做著將世界佛教引到中國,將中國佛教傳揚到世界的工作,使中國成為世界佛教的結合體,法鼓山成為世界佛教的園區。

我們提倡全面的教育,但這並不是指我們創辦從幼稚園至長青大學各級的學校,而是指以佛法淨化人心的教育方式和範圍,遇小則小,遇大則大,遇年輕則年輕;以佛法照顧所有的人,對一切眾生都平等救濟,最重要的是,培育學生具有「立足中華,放眼世界;專精佛學,護持正法;解行互資,悲智雙運;實用為先,利他為重」的理念,希望中華佛學研究所培植的人才,能對未來世界佛教的發展,有所幫助。〈佛化家庭的親職教育〉《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199-206《人生》,117期,1993年5月,頁43-44〈世界佛教結合體的樞紐〉《教育.文化.文學》,法鼓全集3輯3冊,法鼓文化,頁204-206[法鼓全集2020] )

〈與泰國法身寺交換留學僧回國舉辦座談會〉《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1

〈法鼓山護法會已於美國成立第四個聯絡處〉《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1

立足中華,放眼世界。承先聖先賢文化遺產,啟千秋萬代民族新運。以人本思想,辦人文教育,發揚人性尊嚴,建設人間淨土。

蓋宗教道德、教育文化,關係社會之隆汙、人心之振糜,至深且鉅。遂運用宗教力量,倡導心靈環保,健全人格,淨化社會。藉宗教之慈愛精神,強化倫理,補偏救弊,以達成社會零犯罪,做到環境無汙染。則個人與團體臻於高尚,國家社會長治久安。

籌設「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在以宗教關懷為經,以現代人文科學為緯,培養人文及社會科學人才,從事人文教化與社會服務工作;展現時代社會遠景,發揚中華文化,促進世界和平。〈教育部複審完成法鼓人文社會學院籌設〉《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1

〈六二、回到美國兩個月〉《行雲流水》,法鼓全集6輯8冊,法鼓文化,頁277[法鼓全集2020] )

《人生》,118期,1993年6月,頁23-25

〈百冊佛教藏經致贈少林寺訪問團〉《人生》,120期,1993年8月,頁52

〈契機入理法益盎然 聖嚴法師《法華經》講座〉《人生》,120期,1993年8月,頁55

同行的人員包括天主教梵蒂岡宗教協談委員會副祕書長尻技正行神父、教廷駐華大使館代辦尤雅士神父、中國主教團宗教交談與合作委員會執行祕書馬天賜神父、天主教中國主教團主席單國璽神父等。〈天主教梵蒂岡教廷主席主教七月九日拜訪聖嚴法師〉《法鼓》,44期,1993年8月15日,版1

法師非常關心學員們在下山後是否仍繼續禪修,多數人都無奈地表示工作實在太忙,很難有時間或心情靜下來禪坐。但也有不少人表示,雖然不能常常禪坐,可是法師在法鼓山上所做的開示,卻常應用於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尤其是法師最常叮嚀的「不動怒、不動氣、多為別人想」。法師非常歡喜,也再一次地囑咐所有學員:「所謂不動怒、不動氣,是指不要對於眼前的狀況作直接的強烈反應,而不是不反應。該做的事,該遵循的道理、原則還是要去做的,而不是消極地不反應」。〈社會菁英學員 滿載而歸〉《人生》,120期,1993年8月,頁54

〈禪修和信仰〉《法鼓》,52期,1994年4月15日,版353期,5月15日,版3

〈我們都是萬行菩薩〉《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2[法鼓全集2020] ;今題〈萬行菩薩,法鼓之魂〉,收於《法鼓山的方向》,法鼓全集8輯6冊,法鼓文化,頁206-209[法鼓全集2020] )

〈如來如去〉:佛的名字叫如來,好像來,好像去,不來也不去。對大修行者,佛是如來;對未修行者,佛是如去。佛本如如不動,因為眾生的心動,誤將如來如去,當作有來有去,其實啊!不來也不去。

〈禪者〉:不取也不捨,遇好事,不必歡喜,就像是酷寒冬天的一盆火;遇壞事也不討厭,就像是炎熱夏季的一盆火。好壞不在於火爐本身,而在於自己的感受,這就能―萬里無雲,晴空一片。

〈人人有福〉:你惜福,我培福,他種福,人人才有福。過去種福,現在有福;現在種福,未來有福。有福的人要惜福,無福的人要種福,福報不夠要培福。〈白銀女士摘錄自師父書中佳句編成的三首歌詞〉《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4

〈農禪寺行事預告〉《法鼓》,43期,1993年7月15日,版3

〈法鼓山農禪寺舉辦兒童學佛營〉《法鼓》,44期,1993年8月15日,版1

〈燈火薪傳
續佛慧命〉
《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3

目前社會上不外乎三種人:一種是「提不起也放不下」,這種人既缺乏擔當也處處跟自己、別人過不去:另一種人是「提得起卻放不下」,這種人多半是太過執著,不能隨順因緣,我們現在社會上就是以這種人居多;還另外有一種人則是「提得起也放得下」,這一種人不但勇於任事,處於逆境中也不會怨天尤人。主管們,應該要做這第三種人,處事時負責任,毀譽來時則心無罣礙。〈師父蒞市府發表演說〉《法鼓》,44期,1993年8月15日,版1

〈胎兒斷送生命,母親斷送健康〉《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195-198

〈師父勉花蓮區會員提昇人品佛教〉《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1

同上

〈大專夏令營 佛法、生活為主題〉《法鼓》,41期,1993年5月15日,版1

(收於《禪門》,法鼓全集4輯11冊,法鼓文化,頁9-15[法鼓全集2020] )

〈聖嚴法師的金錢觀〉《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252-253

〈柏楊VS.聖嚴法師智慧對談─臺灣病得很嚴重〉《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77-90

〈九月十七、十八、十九三日 請響應「世界清潔日」環保運動〉《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1

〈忙人時間多,勤勞健康好〉《聖嚴法師心靈環保》,法鼓全集8輯1冊,法鼓文化,頁172-175

〈南區聯誼會宣揚法鼓山理念〉《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1

〈佛法與企業管理沒有衝突〉《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1

典禮由法鼓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聖嚴師父主持持鏟儀式,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悟明長老、聖靈寺住持暨中華佛學研究所董事今能長老、佛教青年會理事長宏印法師,以及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內政部部長吳伯雄、教育部部長郭為藩、臺北縣縣長尤清等八人,一起手執鏟子,共同為法鼓山的動土寫下歷史性的一頁。〈開拓佛教教育空間〉《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1

〈五四名社會菁英共聚禪修〉《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1

案:此次禪修內容經記錄整理,題為〈禪修方法指導〉(今收《聖嚴法師教禪坐》,法鼓全集4輯9冊,法鼓文化,頁9-45[法鼓全集2020] )。

〈師父九一應邀演講 勉記者跳離自我辨真假〉《法鼓》,45期,1993年9月15日,版1

〈序「當代藝術品義賣會」〉《法鼓》,44期,1993年8月15日,版4[法鼓全集2020] ;今題〈序《當代藝術品義賣會畫冊》〉《書序》,法鼓全集3輯5冊,法鼓文化,頁93-95[法鼓全集2020] )

國內知名畫家如:李梅樹的長子李景陽捐出了父親的畫作,江兆申、歐豪年、劉其偉等甚至不止捐出一幅作品,而還在美國且身體違和的洪瑞麟也不惜割愛,其他尚有溥心畬、陳其寬、周澄、何懷碩、吳炫三、吳榮賜等畫家、雕刻家或由收藏家捐出來的名作,約一百多件。〈「當代藝術品義賣會」九月五日開鑼〉《法鼓》,44期,1993年8月15日,版1

〈藝術品義賣會的目的─訪聖嚴法師〉《人生》,128期,1994年4月,頁4-5

從自然的環保、生活的環保、禮儀的環保三個層次將慈悲心落實於環境的關懷。以上三項環保都須發自內心,讓心靈寄託慈悲、智慧、理性與感性調和的信仰,如此才能使環保工作扎根、持久,而不是一時的風尚。〈以佛慈悲心實踐環保〉《法鼓》,46期,1993年10月15日,版1。講詞今題〈從佛教看我們的居住環境〉,收於《禪的世界》,法鼓全集4輯8冊,法鼓文化,頁303-320[法鼓全集2020] )

南斯拉夫覩山.弝引教授研究佛學三十餘年,在東歐土地上,辛苦地播種著佛陀的種子。教授原本研究印度佛學十年餘,之後轉向中國佛學華嚴宗與禪宗之觀音信仰。他表示,在他的國家裡佛學的推廣不易,至今仍無正式道場。〈覩山弝引訪聖嚴師父〉《法鼓》,46期,1993年10月15日,版1

〈九三文物展圓滿落幕〉《法鼓》,46期,1993年10月15日,版1

〈地藏菩薩日行剃度禮〉《法鼓》,46期,1993年10月15日,版1

〈師父赴港弘揚佛法〉《法鼓》,46期,1993年10月15日,版1

〈大事記〉《1989-2001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05年10月出版,頁76

案:設立法鼓人文社會學院案,為去年九月提出申請;今年七月,獲教育部「新設學校審核會議」審核通過。

〈眾生即是佛 佛即是眾生〉《法鼓》,46期,1993年10月15日,版1;講詞今收《維摩經六講》,法鼓全集7輯3冊,法鼓文化,頁15-98[法鼓全集2020] )

(文見:《法鼓》,47期,1993年11月15日,版4

〈法鼓會員大會 群力推轉法輪〉《法鼓》,47期,1993年11月15日,版3

明珠法師首先將其所翻譯的越文《阿含經》乙套贈送聖嚴法師。聖嚴法師讚譽其堪為越南國寶,並回贈整套的中文著作,且表示有人肯翻譯,他願意放棄版權以促進中越文化交流。

明珠法師就目前越南佛教的教育問題請教聖嚴法師,如何使年輕的出家人在學院內得到最適當的教育而能活得快快樂樂?學院內應怎樣表達佛法的本意及教導學生,以免學生畢業後被外界物質環境等引誘而還俗?怎樣教學才能使學生不退弘法的意願,而在面對各種不同生活環境時還能選擇對佛法的修持?

聖嚴法師表示,佛教教育的根本是要從「精神」和「道德」及對「佛法修行的體驗」上著手。也就是說,除非是少數善根深厚、天生信心堅固的人,一般人還是要建立起一個修行環境,才能滋養他菩提心的發起。菩提心就是道心,如果不以「道心」的培養為第一,而只著重於知識的傳授,必難栽培出弘法的人才。聖嚴法師說,以他多年的觀察,佛學院最好能與寺院結合,應盡量鼓勵學生們參與寺院的禪坐、念佛、出坡等活動,以便於在潛移默化中堅固道心。〈中越佛教文化交流 明珠法師訪法鼓山〉《人生》,123期,1993年,11月,頁53

案:法師與明珠長老初識於一九六八年,明珠長老至韓國參加國際大學校長會議後,應我政府邀請來臺訪問。法師與其曾有長談,並應其請託,帶領至士林報恩小築拜訪印順導師。詳見該年六月譜文

〈我與環境不一不二〉《禪鑰》,法鼓全集4輯10冊,法鼓文化,頁150-157[法鼓全集2020] )

華梵工學院院長田博元教授任佛學研究所召集人;臺大社會系教授詹火生任社會工作學系召集人;外國語文學系由政大教授陳長房指導、淡大教授吳寬負責召集;宗教學系則由於各規畫委員來自不同之宗教學者,故請他們共同指導,由籌備處邀請專人擬訂課程綱要初稿後,再一一向各規畫委員請教。〈法鼓學院籌備處 推選三系一所召集人〉《法鼓》,47期,1993年11月15日,版1

一、如何使用方法:(一)放鬆身體;(二)用方法的目的;(三)數息的方法;(四)數息易犯的毛病;(五)數息的益處;(六)對初學者的忠告;(七)數數念佛;(八)何以要數數念佛。

二、如何處理打坐引起的身心反應。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禪修:(一)身心合一;(二)心口一致;(三)心眼一如。〈禪坐的基礎方法〉《禪的世界》,法鼓全集4輯8冊,法鼓文化,頁11-21[法鼓全集2020] )

〈中泰佛學交流十八日簽合約〉《法鼓》,47期,1993年11月15日,版1

一、為了選出有悲願、有能力、有智慧的賢良之士,給我們的國家帶來幸福,我們的每一位,均當踴躍前往投票。

二、為了擁護我們各自心目中最可信賴的候選人,也是能與法鼓山理念相應的候選人,我們的每一位,必須踴躍前往投票。

三、為了發揚法鼓山的理念,我們不以法鼓山的團體名義來參選、助選、競選而投入選舉活動,但我們的每一位成員,一定要珍惜神聖的投票權,務必踴躍前往投票。

四、法鼓山正在推動「建設人間淨土」及「心靈環保」的理念,必須投入社會、關心社會,所以奉勸本山的會員佛子們踴躍前往投票。〈勸請踴躍投票〉《法鼓》,47期,1993年11月15日,版1

〈提起與放下〉《禪的世界》,法鼓全集4輯8冊,法鼓文化,頁219-233[法鼓全集2020] )

〈人生觀的層次〉《禪門》,法鼓全集4輯11冊,法鼓文化,頁54-70[法鼓全集2020] )

〈受邀至聖保羅 主持開光儀式〉《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佛研所與日本佛大學術交流〉《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受邀至聖保羅 主持開光儀式〉《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同上[法鼓全集2020] ;講詞今收〈附錄:聖嚴法師談「禪的知與行」〉《禪的世界》,法鼓全集4輯8冊,法鼓文化,頁333-340[法鼓全集2020] )

〈受邀至聖保羅 主持開光儀式〉《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同上

同上[法鼓全集2020] ;講詞今收〈禪如何用於日常生活〉《禪鑰》,法鼓全集4輯10冊,法鼓文化,頁166-176[法鼓全集2020] )

〈赴阿弘法 再創弘佛高潮〉《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同上

同上

聖嚴乃是一介平庸的佛教僧侶,實不足以享有「社會領袖」這項尊銜。唯其一本釋迦牟尼世尊慈悲化世的精神,勸勉社會大眾,各盡本分的責任,行有餘力,則以「奉獻自己,成就大眾」,來共同關懷我們的社會,建設人間的淨土。〈聖嚴師父獲頒傑出社運領袖獎〉《法鼓》,47期,1993年11月15日,版1

〈師父:從禪的立場看天台止觀理論 雖好修成不易〉《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同上

同上

第一、作為一個佛教的僧侶,也能得到文藝創作獎,表示著今日若干佛教作品,已有其相當程度的可讀性,不僅是宗教的,也是文學的。

第二、我從十多歲的少年時代開始,便主張佛教的著作,必須通過文學的技巧及文學的角度來寫作,才能用豐富的佛法寶藏,普遍地美化人間社會,進而淨化人們的心靈。我今天得獎,便說明我們的社會,正需要這樣的宗教讀物。

第三、自古以來,佛教的許多作品,一向就是文藝創作的一環,例如翻譯文學、語錄文學、俗講文學等,歷代的高僧傳,便是傳記文學。我相信由於我的得獎,能夠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及作家們,以宗教的題材,寫出不朽的文學作品來。

第四、我要感謝我的時代環境,給了我磨鍊的機緣,才能寫出我的所學與所思,才能受到評審諸先生的欣賞。〈聖嚴師父獲中山文藝獎〉《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1[法鼓全集2020] ;今收〈獲中山文藝獎感言〉《教育.文化.文學》,法鼓全集3輯3冊,法鼓文化,頁326-327[法鼓全集2020] )

〈師父捐款三十萬 鼓勵大眾從事文藝創作〉《法鼓》,49期,1994年1月15日,版1

〈於紐約大學勉大眾
放下自我處處自在〉
《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同上

〈美東護法會聯誼〉《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至康乃爾大學談修學佛法〉《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

同上

同上

〈應邀到天普大學 闡明智慧禪〉《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4;講詞今收《禪的世界》,法鼓全集4輯8冊,法鼓文化,頁136-148[法鼓全集2020] )

〈佛七的根源〉《念佛生淨土》,法鼓全集5輯8冊,法鼓文化,頁93-96[法鼓全集2020] ;〈自序〉《念佛生淨土》,法鼓全集5輯8冊,法鼓文化,頁3-4[法鼓全集2020] )

聖嚴師父的著作範圍極廣,前後寫作時間很長,交付出版發行的書局又不統一,所以教內外人士不容易完整地擁有師父的所有著作,相對地,也就很難一窺全貌,深刻地了解到聖嚴師父的學術成就、弘法的深心悲願。基於這樣的想法,我們從七年前就開始著手整理師父的著作,重新校訂編排。

《法鼓全集》彙集了聖嚴師父中、日、英文的著作,重新增刪、打字、排版、校訂,編輯期間師父又有多本著作問世收錄在全集中,所以《法鼓全集》從構想到完成總共有八百餘萬言,文字及圖片共一萬二千餘頁,每套七輯四十一冊(含總目錄一冊)。〈《法鼓全集》出版緣起〉《法鼓》,48期,1993年12月15日,版2

〈師父談「佛教的人生價值」〉《法鼓》,49期,1994年1月15日,版2

〈「和成」慈願舉辦音樂會 所得贊助佛研所建校基金〉《法鼓》,49期,1994年1月15日,版1

《禪的世界》,法鼓全集4輯8冊,法鼓文化,頁29-33[法鼓全集2020] )

〈大事記〉《1989-2001法鼓山年鑑》,法鼓山基金會,2005年10月出版,頁80

〈禪坐首次納入企業教育訓練課程〉《法鼓》,49期,1994年1月15日,版1

上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二冊|第四卷 1989~1999 創建法鼓山|民國八十一年 / 西元一九九二年

下一篇: 《法鼓全集》相關著作|聖嚴法師年譜|第二冊|第四卷 1989~1999 創建法鼓山|民國八十三年 / 西元一九九四年

返回目录